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的成功落幕,中國代表團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雙料冠軍的驕人戰績,充分展現了近年來中國冰雪運動的蓬勃發展。不僅如此,在哈爾濱,廣大民眾對於冰雪運動的熱情同樣令人振奮。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冰場,還是遠郊的滑雪場,隨處可見民眾積極參與冰雪運動的熱鬧景象。如今,冰雪運動早已不再是北方地區的專屬,一股冰雪熱潮正席捲全國各地。數據顯示,自2022年北京冬奧會結束至2024年4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已達3.13億人。
在實現「三億人上冰雪」宏偉目標的同時,中國群眾冰雪運動正在突破傳統的地域和季節限制,呈現出許多令人欣喜的新特質。
冰雪運動的地域分佈呈現出明顯的「北冰南展西擴東進」態勢。例如,廣州融創雪世界年均接待遊客超過百萬人次,上海冰雪之星等室內滑雪綜合體推出了「一站式」冰雪消費場景,春節假期期間,四川西嶺雪山景區也湧入了8萬多遊客參與冰雪運動。
參與冰雪運動的群體不斷擴大,多地青少年冰雪訓練營報名人數連年增長,廣州、深圳等地甚至將冰雪運動納入了中小學課程,老年滑冰隊、冰壺隊也開始閃亮登場。
冰雪運動的表現形態也更加豐富,正從單純的運動向休閒娛樂延伸,並逐漸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質。例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將冰雕藝術與冰雪運動巧妙結合,崇禮太舞滑雪小鎮則積極打造「滑雪+演出」的全新模式。
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情的高漲,在為人們帶來健康和快樂的同時,也為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產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截至2024年底,全國滑雪場數量已超過850家,冰雪經濟相關企業數量達到了2.5萬家,整個產業鏈的年產值更是突破了萬億元人民幣。
冰雪經濟的迅猛增長,還催生出了一批新的職業,例如冰雪裝備維修等。
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群眾冰雪運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缺口較大等。
現有的冰雪運動場地和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仍有提升空間,難以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群眾需求。
冰雪運動教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專業人才的數量遠遠不足,制約了冰雪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未來,我們需要採取多種措施,打牢群眾冰雪運動的基礎,讓冰雪運動源源不斷地為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和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借鑒最新的管理創新模式進行建設,例如針對冰雪運動基礎設施的短板,規劃建設區域性的冰雪運動中心。同時,也要注重創新運營模式,例如北京延慶的「綠電」項目,將造雪系統與清潔能源相結合;一些地方採用的「政府購買服務+商業保險」模式,降低了校園冰場的運營成本,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些地方探索的「校企社」協同育人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吉林體育學院與多家單位共建冰雪產業學院,實行「冬季實訓+夏季理論」的雙學期制。黑龍江等地推出的邀請退役運動員開展社區冰雪培訓等措施,也效果明顯,比如哈爾濱市道里區就已經組建了數十支由前省隊隊員指導的業餘冰球隊。
冰雪運動的關鍵在於群眾的廣泛參與。哈爾濱亞冬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在於為優秀選手搭建了創造佳績的舞台,更在於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並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目前,多地出台的一些措施,有效地吸引了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值得肯定。例如,成都推出的「冰雪消費券」,江蘇推進的「冰雪運動進校園」等,都是結合實際情況的好辦法。這些措施靈活運用政策,激發了人們對冰雪運動的興趣。
此外,我們還應注重建立長效的參與機制,將冰雪運動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例如設立「冰雪運動日」,讓人們不僅關注冰雪賽事,更能親身參與其中,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