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 315 消費者權益日,一場關於 AI 大模型與消費者之間的權益爭論,正悄然拉開帷幕。
隨著 AI 大模型技術日趨成熟,應用也愈加廣泛,大眾接觸到的 AI 產品越來越多。然而,AI 大模型產品似乎尚未完全成熟,基本的市場教育尚未普及,就染上了視頻網站曾經備受詬病的「套娃式付費」套路。
消費者對此頗有微詞。明明現在許多產品的 AI 功能還不夠完善,大家卻願意花錢支持,結果換來的卻是重複收費、權益縮水等問題。
究竟是商家的貪婪本性難移,還是技術創新太過燒錢,讓 AI 大模型廠商過於急功近利?
去年,國民級辦公軟件 WPS 因為會員權益和 AI 功能問題,引發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甚至一度登上熱搜。
部分用戶發現,自己明明購買了當時會員體系中最高規格的 WPS 超級會員 Pro,包含了所有功能權益,結果在 3 月份卻被禁用了 AI 功能。如果想要使用原來的 AI 功能,就必須購買新推出的 WPS AI 會員和 WPS 大會員。
長期以來,WPS 就因會員體系過於複雜而飽受用戶詬病,如今又新增了 AI 功能,使得會員權益和會員體系更加複雜。縱觀整個平台,現在 WPS 的會員等級已經疊加到了 6 層,分別為稻殼會員、WPS 會員、超級會員、Pro 會員、AI 會員、大會員。
WPS 的會員權益對比
用戶阿東抱怨說:「這不就是『套娃』嗎?開個會員跟做閱讀理解似的,誰知道過陣子大會員之上會不會再出個什麼『超級大會員』、『超級大會員Pro』,來推銷它更牛的 AI 功能?」阿東對 WPS 的會員體系失去了興趣和耐心,曾經的超級會員現在只想買個基礎版的 WPS 會員,擴大一些雲空間,夠用就好。
同樣是 AI 功能上新,在美圖秀秀上,這似乎成了一種精心設計的誘導用戶付費的「陷阱」。去年,部分用戶發現,明明之前還能免費使用的 AI 功能,竟然要收費了?!抱著試用幾毛錢限時體驗的心態,許多用戶都會選擇嘗試一下,薅個羊毛。
結果,只要點擊試用,平台當天就會直接扣取全年費用 218 元,甚至不會給予任何通知提醒。當用戶後知後覺的時候,錢已經花了,會員體驗卻沒享受到。這並非個例,小紅書等平台上已經充斥著大量用戶的指控和討論,直言「美圖吃相難看」。
圖片來源網絡
類似的情況,在許多已經開啟付費體系的 AI 大模型產品上都有出現。儘管當前市場上免費體驗的大模型產品很多,但仍然有部分用戶基於研發不易、支持創新的初衷,願意為這些先進的 AI 功能付費。
然而,即便付費了,換來的也只是有限的服務。在現在的 AI 大模型產品上,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限制 AIGC 出片數量或質量,比如美圖會員在使用部分 AI 功能時同樣會受到限制,需要額外支付美豆來獲取更多的體驗次數。
「這種情況有些噁心,就像當年的視頻網站一樣,我交了錢,結果告訴我只能看前面 3 集,再往後要充更高的會員或者是單獨購買……」當付費後所帶來的會員體驗不達預期,越來越多的用戶便不再願意花這個錢了。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處境實在難以理解且難以接受。儘管 AI 大模型的研發投入巨大,但在這個商業化過程中,用戶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自己寶貴的數據資產和體驗經歷。
眾所周知,AI 大模型產品在剛上線時並不完美,需要大量的用戶不斷使用和反饋,產生海量的優質數據資源,才能反覆訓練和迭代,保障 AI 的升級趨於高階智能化。
這也就決定了用戶在 AI 的商業化進程中,不是簡單的消費者,更是「共創者」。正如 OpenAI 研究員 James Betker 所言:「模型的核心價值在數據集,而非收費套路。」基於用戶所產生的數據集,才是 AI 大模型實現成熟商業化的核心所在。
然而,事與願違,在這段備受爭議的商業化進程中,用戶已經慘遭「背刺」。
某知名修圖軟件的用戶稱,自己在平台體驗 AI 換臉,結果發現要收費,便不想體驗了。但此前,為了體驗已經上傳了自己的照片並建立了面部檔案。當自己想要刪除這類個人檔案的時候,竟然被平台拒絕,不支持管理!
圖片來源網絡
結果,經過用戶幾番操作,先是開通免費試用,找到專屬 VIP 客服,但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幾經周折,最終還是花錢購買了對應的 AI 功能,才總算刪掉了自己的面部檔案。面對這樣的遭遇,心力交瘁的用戶發出了「謹慎使用」的避雷警告。
在 WPS 用戶阿東看來,平台強行推廣所謂的 AI 功能,並重新修改會員權益,實在沒有必要,只會降低來之不易的用戶忠誠度。「我用 WPS 會員好幾年了,每年都是直接買的超級會員,現在懶得去理它這個平台權益了,看起來就累。」
事實上,WPS 的 AI 功能也沒有預期中那麼火爆。根據公開數據,儘管 WPS Office PC 版和移動版的月度活躍設備數分別達到了 2.70 億、3.29 億,但在 2023-2024 年內,WPS AI 內最熱門的「論文大綱」指令,累計使用次數僅為 12.6 萬次,其餘指令累計使用次數多數位於 2 萬—4 萬次之間。
去年的會員事件一經爆發,黑貓平台數據顯示,WPS 相關投訴更是超過 1 萬條,不少用戶直言「吃相難看」,強烈反饋平台的「套娃式」收費。
從某種程度來說,平台的這些行為,算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擁抱了尚且雞肋的 AI,卻背離了最忠誠的用戶。
4 月 1 日,百度文心一言就全面免費了,所有 PC 端和 APP 端用戶均可體驗文心系列最新模型。但是,在此之前,文心一言算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啟會員付費的大模型,用戶支付 59.9 元/月的會員費即可享受更專業、權益更高的服務。
如果不是 DeepSeek 這一波衝擊,或許文心一言還在會員付費的商業化路徑上狂奔。事實上,這樣的會員體系無可厚非,只要沒有套路,買賣全憑平台和用戶自由抉擇。
曾經的 AI 大模型頂流 Kimi 也測試過「打賞」功能,算是另一種會員付費服務。在巨額的成本投入面前,AI 大模型們不可避免地要想方設法提高用戶的付費意願,從而探索產品盈利的可能。
在市場行銷領域,這也是一種篩選高淨值用戶群體的手段。
只是沒想到,同行的技術創新更強勢(如 DeepSeek 的低成本、開源特性等),價格戰的拉鋸也比想像的要持久,一度要走上會員付費道路的 AI 大模型陷入了過早商業化的被動局面。
百度文心一言的來回搖擺是一種無奈:本想拿起刀叉分蛋糕,結果發現大家還在做蛋糕,又不得不放下刀叉繼續做大市場蛋糕。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包括前面所說的「套娃式」收費,本質上都是技術紅利期與商業變現焦慮的碰撞。
在這種情況下開啟會員付費,平台最應該謹慎,注重會員權益的透明度和用戶體驗。
否則,付費用戶的高預期無法達成,一再落空,只會帶來雙輸的局面。當越來越多的用戶意識到,所謂 AI 服務誘導下的 VIP 一點也不 VIP,不過是「割韭菜」罷了,短期的營收增長也終將會反噬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