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娃娃兵:华盛顿权力游戏中的代码革命

author2025-02-14 19:36:4616

华盛顿特区,权力与传统的交汇之地,西装革履是这里的通行证,资历与人脉是这里的硬通货。然而,一群身着牛仔裤、T恤的年轻人,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们不是游客,也不是实习生,而是埃隆·马斯克的“娃娃兵”,带着颠覆一切的使命而来。

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二十出头,有的刚毕业。他们没有老油条那般圆滑世故,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他们像一股旋风,席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从国际开发署到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从教育部到退伍军人事务部,无一幸免。

第一幕:19岁的“黑客”与古卷破译者

故事从19岁的爱德华·科里斯汀开始。他去年高中毕业,擅长AP考试,本该在东北大学深造,却加入了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他曾短暂在Path公司实习,因涉嫌泄露信息被解雇。如今,他拥有教育部的电子邮件地址,成为DOGE一员。

另一位关键人物是23岁的软件工程师卢克·法里托。他曾用人工智能破译古希腊卷轴上的文字,震惊学术界。为了加入马斯克团队,他放弃大学学业,学习COBOL语言——一种在硅谷过时,但在美国政府部门广泛使用的语言。他和前麦肯锡顾问瑞秋·莱利一起,成为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编外人员”,要求访问医疗保险机构的支付系统,引发骚动。法里托同时拥有总务管理局、教育部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电子邮件账户,像幽灵般穿梭于各个部门。

第二幕:15分钟的“生死拷问”

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冲击,更是文化碰撞。在华盛顿,资历和经验比能力更重要,而这些“娃娃兵”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被赋予打破常规的权力,甚至可以要求资深员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邦雇员表示,他的同事正在接受19、20、21岁的大学毕业生15分钟的一对一审查,要求他们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审查”通常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年轻的团队代表会用冰冷的语气,要求受访者描述他们“最具影响力”的贡献,并列出他们的技术“超能力”。有时,他们甚至不会打开摄像头,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姓氏。

在人事管理局,马斯克的程序员们通宵达旦地工作,靠披萨、激浪、红牛和多力多滋维持体力,每周工作120小时,一些人在办公室搭起了床铺。在总务管理局,六楼甚至安装了床铺,并有保安把守,禁止外人进入。

第三幕:“恐龙”与“马斯克鼠”

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资深员工对年轻人的“指手画脚”不满,一位程序员甚至公开称联邦工作人员为“恐龙”。人事管理局的一些员工则私下称他们为“马斯克鼠”。

在USAID,马斯克的团队要求查阅财务和人事记录,周五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该机构网站瘫痪。在教育部,多达16名团队成员被列入员工名录,包括多年来一直担任马斯克助理的Jehn Balajadia。

第四幕:争议与质疑

马斯克团队的行动引发巨大争议。他们的身份被严格保密,只有在索要信息和访问权限时才会浮出水面。这种不透明的操作方式在政府部门极为罕见。马斯克的一些盟友表示,保密是必要的,以防止团队成员成为攻击目标。一些团队成员甚至试图从互联网上删除自己的信息。当他们的名字被新闻媒体曝光后,他们受到了网络侦探的审查。马斯克声称,曝光他们的身份是一种“犯罪”,X平台甚至删除了一些帖子,并暂停了那些公开他们身份的账户。25岁的前X员工马尔科·埃莱兹因在X上发表种族主义言论而辞职,但马斯克随后表示将恢复他的职位,并得到了总统和副总统的支持。

第五幕:“第二次美国大革命”

这场行动被一些人称为“美国第二次大革命”。马斯克在X平台上回应了这一说法。CNN的一篇报道标题也直接点明了这一点。民主党参议员在一封致白宫的信中表达了担忧。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伙伴关系”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x Stier将DOGE的行为描述为“硅谷世界的体现,‘先破坏,再修复’”。

尾声:未完的“革命”

马斯克的“娃娃兵”们仍在华盛顿的权力走廊中穿梭。他们的行动是会带来变革,还是会引发混乱?这场“革命”的结局尚待书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群年轻人已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争议性和不确定性,就像一部正在上演的电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关联: 虽然文章并未直接提及区块链技术,但我们可以推测马斯克团队可能利用区块链技术或相关理念来提升政府效率。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政府数据的透明化和不可篡改性,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或者利用去中心化技术来改善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作。 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对文章的扩展和解读,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网友评论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